摘要:骨關節炎起病在青年,發病在老年
由于人們對關節養護知識的匱乏,往往會在關節出現早期癥狀時,忽視對關節的養護。
鑒于此,在第26個“世界關節炎日”到來之際,由健康中國公益行動項目辦公室聯合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共同主辦,Move Free益節品牌公益支持的“縱享關節健康,我們一起動起來”世界關節炎日系列活動在全國拉開帷幕,本次活動邀請了業內知名專家通過線上直播、專欄科普、線下健康宣教等方式,為民眾普及關節養護知識。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據2020年英國《柳葉刀》雜志發布的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7%的人群受到骨關節炎的困擾,因骨關節炎產生的花費約占全世界總GDP的2%。”
“同時是中老年群體的常見疾病,最早、最主要的變化發生在關節軟骨,軟骨功能退化發生磨損、病變,最后發展成骨關節炎,整個過程大約可持續20年以上的時間。由此可見,骨關節炎是從年輕時就埋下的隱患,因此,從年輕時就要開始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北京協和醫院外科系主任翁習生
關節炎不等于骨關節炎
關節炎與骨關節炎不同,關節炎是各類關節炎的總稱,除了骨關節炎之外,還包括痛風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特發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炎又叫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骨關節病,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傷退變為主并累及整個關節組織的退行性關節疾病。
早期骨關節炎有“三怕”
骨關節炎早期有“三怕”,即怕風、怕上下樓、怕蹲。
據北京、浙江、江蘇的調研結果顯示,超過80%的骨關節炎患者都有怕風的表現,當出現夏天不敢開空調,天稍微冷就需要戴護膝、穿秋褲,風雨天氣關節疼痛等癥狀時,就應當警惕,檢查自己是否患上骨關節炎。在上下樓梯時膝骨關節感到不舒服,尤其是下樓比上樓癥狀明顯時,也要警惕。另外,骨關節炎的患者蹲不下去,或者蹲下去起不來,當出現以上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
骨關節炎的致病因素
大部分的骨關節炎是后天因素造成,包括:慢性運動性損傷、肥胖、重體力勞動等。
長期大量超負荷運動,容易引起慢性運動性損傷,如運動員在退役后容易患上骨關節炎。因為長期大量的運動,一方面會增加關節負荷,另一方面在運動中容易造成軟骨損傷和退變。
同時有研究表明,肥胖會加重關節面活動的負擔,改變日?;顒拥淖藙?加劇關節磨損。
另外,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患骨關節炎的幾率也會增加。
預防骨關節炎要從年輕時做起
從軟骨退變到最后形成骨關節炎,整個發病過程大約可持續20年以上,雖然年輕時不會出現癥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關節畸形或關節疼痛等現象,所以說,骨關節炎起病在年輕,發病在老年。因此,預防骨關節炎要從年輕時做起。
氨糖正確使用可減輕、延緩病程的發展
氨基葡萄糖有補充軟骨成分,促進軟骨細胞代謝,幫助軟骨修復并有抗炎鎮痛作用,正確使用可減輕、延緩骨關節炎病程的發展。
軟骨基質主要有氨基葡聚糖(由氨基葡萄糖聚合)、硫酸軟骨素、透明質酸組成,其中氨基葡萄糖可分為鹽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氨基葡萄,均可以起到促進軟骨代謝和軟骨修復的作用。
在使用氨基葡萄糖時,分為預防劑量和治療劑量,通常的預防攝入劑量在每天500毫克左右,建議40-45歲以后,尤其是女性可以酌情補充氨基葡萄糖,但在具體使用中一定要遵照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