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南一字宗康養科技有限公司(長春市肛腸研究院)申報的《隕石灸治未病》課題(批準號:YYWS809413),根據國家衛健委關于全國醫藥衛生發展規劃有關規定以及國家衛健委“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管理要求,經《醫藥衛生改革創新與研究》總課題組評審專家對提交的課題報告材料和相關成果附件,從科學性、規范性、創新性和應用價值等方面,逐一進行了鑒定,課題達到了研究目標,同意結題并頒發立項證書。
該課題由海南一字宗康養科技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由王俊強教授牽頭開展,王瑜、康馨心、朱麗萍、王芃、王馨慧、李奇、康義、王靜、宋建、等參與研究。通過專家評審與驗收,榮獲國家衛健委“十四五”全國重點課題科研成果“一等獎”,課題收錄到中國期刊數據庫,王俊強教授被聘請為課題負責人。
此次《隕石灸治未病》納入國家衛健委“十四五”全國重點課題科研成果,從科學的角度介紹了選題的意義、價值和理論支持,對《隕石灸治未病》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梳理和總結,有助于豐富相關理論內容,進一步完善隕石灸治未病理論研究體系,使更多人了解隕石文化的獨特魅力,為數萬萬戶家庭帶來健康的福音,開啟隕石防治未病健康時代的新篇章。
隕石灸治未病課題的立項依據
摘要: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源遠流長,其針灸法尤為重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醫學正在向健康醫學轉變,人們防病保健的意識也逐步提高。祖國醫學未病先防、已病防變、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視。針灸法在“治未病”方面有特殊作用,由于針灸法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安全、療效顯著等優點,因此在臨床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本文結合針灸法“治未病”的作用及臨床研究,對針灸法“治未病”辨證選穴的思想作一初探。
關鍵詞:隕石;灸治;未病
選題的意義、價值和理論支持
1.1選題的理論意義
中醫“治未病”始見于《黃帝內經》。書中許多篇章都強調治病防為先的預防為主“治未病”學術思想,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不治己病”。“治未病”思想經后世醫家不斷充實發展與完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藥理論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價值在于倡導人們珍惜生命注重養生,防患于未然,重在指導人“消未起之禍,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這既是醫學認識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醫學水平的重要標志。
1.2選題的實踐意義和價值
針灸法是傳統中醫的治療法之一,除了具有易得、方便的特點外,還具有顯著的藥物效應。它利用了艾的屬性和灼燃的熱力加針刺的作用,憑借機械刺激、熱刺激、藥物刺激等物理化學方式激發人體相關腧穴,再通過經絡的傳導傳入體內,滲透諸經,滲透筋骨以至全身。針灸法“治未病”是根據經絡表里與臟腑互通的關系而彼此互治,作用于局部可以影響到整體,通過整體可調整局部,局部與整體互相影響,從而發揮調節臟腑的功能,使人體氣血旺盛,陰陽平衡維持健康的生命活動。針灸法能激活五臟功能,協調物質代謝,明顯改善機體的陰陽平衡和氣機的紊亂,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調節神經內分泌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1.3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艾灸療法是將艾絨放置在穴位等體表部位上點燃后燒灼、溫熨,通過其溫熱刺激及藥物作用,達到溫通經絡、益氣活血、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是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艾灸可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艾灸在“治未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肚f子》圣人孔子“無病而自灸”就是艾灸養生保健的記載。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斷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不得令知之,佳也”。唐代孫思邈《千金方》“凡入吳蜀地宦游,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瘦,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都是應用艾灸的方法預防疾病發生的記載?!夺t心方》則提出了“逆灸”之說,既無病先施灸的方法。機體在“未病”或“欲病”時通過艾灸,振奮人體陽氣,增強機體抵御疾病的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預防保健、養生延年的防治方法。宋代有用灸法預防衰老、延年益壽的“保健灸”,竇材在《扁鵲心書·住世之法》提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充分肯定了灸法在保健強身,延年益壽中的重要作用?!饵S帝明堂灸經》“但未中風時,一兩月前,或三四個月前。不時足痙上發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也。便宜急灸三里、絕骨四處,各三壯……”,強調在中風先兆時,及早采用灸法進行預防治療,防止中風的發生?!夺t學入門》“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氣堅固,百病不生”,《針灸大成》強調預防為主,灸足三里、絕骨穴可預防中風等都證明了灸法常用于疾病的預防。由此可見,灸法“治未病”歷來被人們采用,是養生保健,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
1.4相關概念的界定
灸法是中醫一種傳統的外治方法,其歷史悠久,臨床應用廣泛,故有“灸治百病”之說。灸法“治未病”歷來被人們重視,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夺t心方》中把無病先施灸的方法稱之為“逆灸”。“治未病”是指導中醫藥防治疾病和保健強身的重要法則,是機體抵抗邪氣侵入、適應生活環境.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總稱?!端貑?middot;四氣調神大論》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兵,不亦晚乎”,包含著未病先防、早期治療、已病防變等含義,是中醫防病保健的理論精髓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防治疾病、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健康的一個關鍵環節。當檢查診斷形成“已病”時再采取治療措施已經為時過晚,很多疾病已難以治愈,療效不佳,高昂的醫療費用對患者及其家庭都是沉重的負擔?!端貑?middot;評熱病論》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疾病出現先兆時即采用針灸方法及時介入以扶助正氣,可以及時阻斷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針灸法“治未病”是防止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符合當今人們追求的綠色環保、無毒副作用、方便經濟安全等防病保健的觀念。但在應用時,要根據個體差異,辨證施治,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2.課題研究的思路、具體內容
2.1課題研究思路
“治未病”是中醫學重要的學術理念,“治未病”之義涵蓋三個層面:一是未病先防,包括健康階段與欲病階段(亞健康狀態)應未病先行調養、欲病早期干預,強調培養正氣,防病于先。二是既病防變,生病之后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傳變,促進早日康復,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是瘥后防復,病后采取適當的調養方法,達到防止疾病再次復發的目的。一是人體正氣相對虛弱;二是邪氣對人體的影響。正氣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及抗病能力。中醫歷來更重視人的正氣,人體的正氣旺盛邪氣就不易侵入機體,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治未病”的學術思想意在強調人們應該注重養生,培養正氣,達到預防疾病的發生與發展的目的。
2.2課題研究內容
《黃帝內經》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治未病”的理論記載及臨床運用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古代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在羲農軒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繁衍生息、防病保健中功不可沒。此后,“治未病”思想領域在歷代醫家精研醫理與辨證施治結合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日臻完善,不僅指防病于先,還包含已病早治,瘥后防復,其內容也逐步涉及到飲食起居、情志調節、針灸方藥、導引按蹺等不同層次。
一字宗祖洐伏羲,針砭療病始稱醫,寄言調爕陰陽者,合奉農軒百世師。
特辟藥王百草嘗,君臣佐使定良方,外臺秘藥靈素祥,強國俊民普壽康。
天下之至變者病也,至精者醫也。欲極其精以窮其變,非深通靈素之奧義,羲經之變化不能也。
《帝王世紀》:“伏羲氏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以六氣六腑、五臟五行、陰陽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類推,乃嘗味百草而制九針,以拯夭枉焉”。
《路史》:“伏羲氏察六氣審陰陽,以賚之身,而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于是嘗草制砭以療民疾,而民滋信”。
天地六淫之氣其中于人也,由外而之內既成為病而發為夸也。則由內而之外,醫者欲知在內之病必先觀在外之證。欲知在外之證,又必先知在內之經脈,而后一病之所發其始為何如,其中為何如或治或不治,皆洞若觀火而無所遺。
《春秋·成公十年》“晉侯疾,醫緩言,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夫醫緩何以知此哉,晉侯外證史不及書,后世亦無知之者,人但知膏肓之說,遂目醫緩為神明而以為逈不可及,噫是亦未知臟腑之經脈與氣化之消息已耳。夫醫緩之識此必有外證之可察,而后知病之在于膏盲也。醫緩既因外證而知其病在膏肓,則何不可因病在膏肓而知其外證。
今考《素問》“膏即腸外之脂膏,膏之膜即肓,其原在臍下,有謂肓在心上膈下者非是。蓋膈居心下,所以護包絡而衛清宮。若肓在心上膈下是二肓矣”。
世人之病者三焦者不可勝數,特以三焦之腑不明膏肓,故多不知三焦之病系膏肓。夫人之生長必取資于腸胃,實者腸胃之與軀殼無絲毫關系。其上連于咽喉,其下連與谷道。咽喉為水谷所入,谷道為糟粕所出。其不能運水谷之精液以潤軀殼也。三焦之為腑,其體之內皆有微絲微管。上中二焦內著腸胃,外絡軀殼以通腠理。下焦分兩條道路,一通命門,一通膀胱,而皆附于大腸。水谷入胃,下焦即引升命門之真火,以腐熟之。水谷既熟,其精液即由上中二焦之微絲微管內,渡入腠理以潤軀殼。其糟粕則由下焦之微絲微管內輸入膀胱而為小便,此一定之道路也。惟此微絲微管者最纖最細,故亦最易淤塞。如流水溝然,太狹則泥沙易積也。微絲微管之淤塞,若在上中二焦,則精液不能轉運于軀殼,而皮膚枯皺,面目黯黑。若在下焦,則相火不生,糟粕不降,而飲食不化,小便赤色,皆三焦失其作用之表征也。于是或膨、或噎、或痞、或積、或五飲、或三消、或五淋,一切危證層見疊出。雖病名不同,而其病源則一也。若不知其病在三焦,三焦之位不明,三焦之功用遂失,而三焦之病亦不能治。雖然三焦之病,即知之明確,亦非藥力所能及。蓋微絲微管只為傳達之用,而無消化之能。藥力至此,不過郵遞而已。安能攻病而祛之哉。仲景于少陽篇不立專方,蓋以此也。然則如知何而可也,須理其氣也。孟子云:"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
人身以氣為本,以息為元,以心為根,以腎為蒂,以應天之陰陽,升降變化,調和自然,水火既濟,天人交泰。
研究發現,隕石是超自然的物體,球粒隕石不存在水硅酸鹽,為純陽之體,是陽中之精。隕石中所含有精微物質是:鈦、鎳、硫、鎂、硅、鋁、鈣和氧(氫氣),不但能防治疾病,而且將中藥香放置于隕石灸爐內點燃在人體具有與整個機體和臟腑器官,從功能上一直保持著某種形式上的特殊聯系,具有百脈和暢,毛竅皆通,上至泥丸下至涌泉……貫通周圍血管和神經(內分泌腺)及大、小腸功能的“神闕”等穴施灸,主中央而運四維,斡旋上下,交媾水火,與天人合應,使隕石中的精微物質和氫氣與中藥香的熱效應透入肌理,可激活人體元氣能量,使氣血產生諧振,以調整內分泌,疏通經絡(微絲微管淤塞),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即可達到“治未病”的目的。若再配合口服”葛根香薷代用茶“與”隕鐵針治末病“技術,效果會事半功倍。
3.課題研究成果
3.1針灸法“治未病”的辨證選穴
針灸法的療效與選用的腧穴有密切的關系,腧穴是針灸法作用的內因,針灸產生的藥性和熱量和刺激則是針灸法作用的外因,內因與外因二者只有有機地結合,才能產生針灸法的效應,才能發揮針灸法防治疾病的作用。臨床用針灸治療疾病時,處方選取是否正確、腧穴定取是否準確、方法是否恰當,是治療疾病的關鍵。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則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針灸與相關腧穴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同時,醫者還需在辨證的基礎上,用中醫基本理論,結合腧穴的功能,選擇適當的腧穴,配合艾灸的灸量,才能發揮針灸獨特的療效。在針灸“治未病”的實踐中,一般常選用足三里、三陰交、天樞、神厥、氣海、百會、涌泉等作為主穴。長期針灸足三里,能鼓舞人體正氣,增強臟腑功能,健脾和胃,補益氣血,調節后天之本;針灸三陰交可調節肝、脾、腎三臟,增強和維持人體的性腺功能;針灸大椎能補陽氣、退高熱,預防外感;針天樞、灸神厥具有回陽救逆、預防疾病、強壯身體之功,針灸百會能升陽固脫,對機體有雙相良性調整作用;針灸涌泉既可補腎益精、寧神開竅、疏肝理氣,又可保健、延緩衰老及養顏;針灸阿是穴具有消瘀散結、預防感染之功,同時能消腫止痛。因此,經常針灸以上諸穴,不僅能振奮人體相應的臟腑,而且還可補腎、健脾、益肺,同時又能調節全身的機能狀態;不僅能治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遺精、陽痿,以及脾虛所致的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同時又能治療肺虛所致的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動輒尤甚,聲音低微,或自汗、惡風、氣虛感冒等。但在治療腎虛證時,還應配腎俞、太溪、命門等補腎陽、益精血以固本;治療脾虛證時,配中腕、脾俞、胃俞、神闕等健脾益胃、調理胃腸,以固后天之本,資生化之源。治療肺虛證時,配肺俞、風門、身柱等補益肺氣、調節諸陽,以增補陽氣,預防感冒。在臨床中,還應根據個體的差異,注意因人而異,辨證施治整體調理。
3.2針灸“治未病”的防病保健
當前,世界人口逐漸趨于老齡化,抗衰老、防病保健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而針灸法在調節臟腑、防病保健、延年益壽中發揮著特殊的功效。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逐漸衰弱,元氣虛損,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瘀內停,難以濡養五臟六腑而引起一系列衰老的征象。經常針灸足三里、三陰交、大椎、關元、氣海、百會、涌泉等穴可激發正氣,強身健體,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促進食欲,消除病痛;同時,長期針灸也可治療臟腑組織器官功能減退所致的各種疾病?,F代醫學認為,針灸在防治老年病特別是延緩衰老方面也很有價值。灸神闕、足三里對老年前期、老年期高脂血癥者血脂影響的研究表明,針灸能明顯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顯示針灸對調脂有良好的作用,說明針灸能調脂防衰延壽,對機體可產生徐緩的激發作用,調動內在的抗病防御機能,改善人體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使機體出現有利于延緩衰老的轉變;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最大限度地激發機體內在調衡陰陽的潛力,通過加強自身內在的調節能力去應對內外環境的影響與干擾,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態充分發揮針灸調整作用的優勢,有利于病理產物的清除,促進脂質代謝,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從而達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3.3針灸有效辨證分析
(1)急重病針灸法頗具回陽救逆、回陽固脫之功效,故針灸法也常用于急救。中醫古籍中多有針灸法用于急救的記載。南宋針灸學家聞人耆年的《備急灸法》是我國首部灸治急性病的專著?!缎录瘋浼本慕洝穼U摷卑Y。隋唐時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針灸》中指出“大凡人有卒暴得風,或中時氣,凡百所苦,皆須急灸療,常能愈疾。”如《千金要方·諸風》載“治卒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急灸足大指下橫紋隨年壯,立愈。”《備急灸法》曰:“針不易傳,凡倉卒救人者。惟灼灸為第一”?!吨夂髠浼狈健份d有卒死、尸厥、卒客忤死、霍亂、中風等 28 種急癥的灸治方達102首。明·龔廷賢在《萬病回春》中載有用灸法救治卒中、暴厥、陰癥中寒、霍亂已死、陰癥腹痛冷極、破傷風、溺死等急癥。知悌的《骨蒸灸方》專論灸治癆病。富作平分析了清代及清代以前201 部針灸及綜合醫籍中有關針灸治療中風病方面的文獻,發現:其中涉及治療中風病文獻486條,灸法112條(含針灸合用18條)占全部處方的26%。顯然,針灸法可用于多種急重癥的救治。由此可見,對古代針灸法治療急重癥的文獻進行整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合理的整理和發揮針灸法在急重癥中的作用,應引起重視。
(2)常見病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第九卷,論述灸針凡41節,內容涉及針灸治各種慢性疾病 20余種。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所著的《類經圖翼·卷十一》中,專門輯錄明以前幾百個灸療的驗方、涉及內、外、婦、兒各科幾十種病證。另外在《景岳全書》第九至第三十六卷所論述各科 70余類病證中,有20類提到灸法,其中涉及灸方的達15 類,并詳細論述了灸法的作用??梢?,針灸法可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中?!端貑?middot;異法方宜論篇》曰:“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芮。”顯然,灸法獨特的溫煦陽氣,溫通氣血,溫經散寒之功效在寒性疾病中有優勢。
(3)預防保健功能針灸法的溫煦陽氣功能,使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宋·竇材《扁鵲心書》言:“保護陽氣為本”“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莊綽《灸膏肓俞穴法》專論防病保健灸。孫思邈《千金要方》曰:“此灸訖,令人陽氣康健。”“凡人自覺十日以上康健,即須灸三里穴以疏風氣。”《扁鵲心書》言:“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年壽矣。”“年六十歲,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醫說》曰:“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灸法還具有獨特的預防作用?!饵S帝明堂灸經》中“正人形第四”有載:“黃帝問歧伯曰:凡人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灸之?歧伯答曰:凡人未中時一兩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時足脛上忽發酸重頑痹,良久方解,此乃將中風之候也。便須急灸三里穴與絕骨穴,四處各三壯,后用蔥、薄荷、桃柳葉四葉煎湯,淋浴洗灸瘡,令驅逐風氣于瘡口中出也。灸瘡:若春較,秋更灸;秋較,春更灸,常令兩腳上有灸瘡為妙。”有研究表明:針灸可明顯抑制大鼠實驗性瘀血型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球壓積、纖維蛋白原的升高,對內分泌性高血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秱浼鼻Ы鹨?middot;卷二十九》曰:“凡人吳蜀也游官,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針灸治療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表明針灸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恢復。同時針灸對各種炎癥、感染、傳染病、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以及保健治療或延緩衰老等方面均有較好的效果。
4.幾點思考
針灸“治未病”是利用中醫針灸理論,最后將生命的過程視為一個整體,通過對相應的腧穴適當刺激,借助機體縱橫交錯的經絡聯系,對機體多環節產生調節,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調節效應最終使機體恢復陰陽平衡,多年來一直被臨床所重視,在防病保健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灸法也與其他療法一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貴在長期堅持,按時施針灸,只要樹立預防和保健的意識,做到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變,有病及時調治,無病用心保養以維持人體的健康。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也逐步提高,醫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中醫“治未病”思想正日益受到重視。發揮中醫特色和優勢,積極開展中醫傳統療法,及時對機體進行合理調控,對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義。灸法是中醫藥防治疾病與保健的重要手段,在“治未病“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醫灸法“治未病”療效肯定,具有安全,操作簡單,副作用少等優勢,必將越來越予以重視。
課題主持人王俊強教授簡介:
王俊強教授是當代著名中醫專家,肛腸病專家,“百萬人才進海南”首批被招入的高級中醫人才。30多年來,他勇于探索,不忘初心,刻苦攻讀,鉆研各種古本醫學專著、典籍,把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早在荒古時代揭示的陰陽互演、五行生克之理,廣泛地應用到他所研發的中國傳統中醫學特色療法之中。王俊強教授現任國家科技庫評審專家,海南隕石與生命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海南一字宗康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一字宗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海南??冢╅T診部)主任,長春市肛腸研究院院長等職。
30多年來,他通過長期基層中醫科研臨床實踐,精研醫(易)與攝生之道和儒釋道之哲理,獨創的肛腸病鋒針刀和太昊妙鋒針治未病特色療法,以及混元化五星灸養生保健推廣項目。這些發明均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計劃推廣項目,中醫藥健康服務走向世界優選項目等。并先后被邀請參加與三十國外交官和十國總統對話交流,共同探討人類健康文明。受到海內外醫療行業和廣大患者的關注好評及國內各大媒體紛爭采訪報道。
王俊強教授說,在我國古代,傳統中醫就認識到許多石頭能治病。隕石的醫療作用,在著名的《本草綱目》就有所記載:“隕石主治大人小兒驚癇,女子絕孕,少腹冷痛,少精等癥。”研究發現,隕石有106種礦物及多種微量元素,其中就含有地球上人體最重要的14種微量元素,隕石的醫療作用,隕石對人體的“療愈”,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隕石的能量可以起到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炎、殺菌、降血糖等作用。
王俊強教授的肛腸病微型鋒針刀(隕鐵針)是選用隕鐵材料制成的包括鋒針尖和針柄、帶刃針頭為一整體的多功能針具,其結構體現了中醫“天人合一”的理念。治療時,以鋒針刀在肛緣特定穴位針刺松解肛內狹窄硬化的纖維組織,以疏通經絡,促進腸蠕動,配合中藥煎劑二礬溶液外用,促使痔核萎癟,療效立竿見影,可治療各期各類痔瘡、肛裂、肛瘺、肛周膿腫、肛門出口狹窄性便秘等病癥。并且具有無需住院,痛苦小、費用省、不易復發,無明顯并發癥和后遺癥的優點。
王俊強教授的肛腸病微型鋒針刀、太昊妙鋒針等療法技術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深受廣大患者及其家屬的喜愛,每天接受調理的患者絡繹不絕,都需提前預約掛號治療,國內外很多患者慕名前往調理。王俊強教授用自己的中醫絕活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患者解除病痛,讓鋒針妙術走向世界,服務人類健康。
王俊強教授研制“隕石灸(隕鐵針)”和“痔病隕鐵針”等技術的宗旨是繼承和發揚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早在荒古時代揭示的陰陽互演、五行生克制化等自然規律,嘗藥制砭,以起人之沉疴,以療人之痼疾等優良傳統。并將“治未病”,“絕病源”這種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走天人合一,和諧社會之光明大道。讓受痔瘡、肛裂、肛瘺、肛周膿腫以及臨床各科慢性疑難雜癥等病痛困擾與折磨之人早日恢復健康。給肥胖之人減重瘦身;使愛美之人五官線條精致,肌膚光滑細膩,展現仙姿玉貌,重現青春活力。從而強人體質,壯人魂魄,長人精神,增強人的免疫力、抵抗力。有效預防減少疾病的發生。更好的為人類的身心健康服務,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023年5月19日和6月19日,由王俊強教授主持研發的“隕石灸治未病”和“隕鐵針治未病”及“痔病隕鐵針技術”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醫療衛生資源區域配置策略研究》的子課題(課題立項批準號:隕石灸治未?。╕YWS809413)和隕鐵針治未?。╕YWS4981)及痔病隕鐵針技術YWS4982,經課題專家組鑒定,通過結題驗收,并通過專家組從科學性、規范性、創新性和應用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審,先后獲得“一等獎”。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讓中醫藥以科技創新為發展道路, 造福人民健康是王俊強教授矢志不渝的追求。王俊強教授研制的“隕石灸治未病”和“隕鐵針治未病”及“痔病隕鐵針技術”是中醫藥的傳承和創新,將對我國的中醫藥事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隕鐵針治未病”和“隕石灸治未病”及“痔病隕鐵針技術”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王俊強教授在中國傳統中醫學實踐中取得卓越成就,為數萬萬患者帶來了健康的福音。他先后被全國政協授予“華夏英杰”榮譽稱號;被全國人大、全國政協、衛生部、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23個部委聯合授予“中醫中藥中國行突出貢獻獎",受到了黨和國家有關領導人的接見。王俊強教授還被邀請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成為世界醫學會會員,獲得了“中醫藥國際形象大使”榮譽稱號。